首頁

font size : 20 18 16 14 12 10

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

富到什麼都沒有 –Unknown–

其實只簡單地翻了一下…,但喜歡王陽明老師新書的標題:
『窮得只剩下錢』

-------  

我有個同學,在工作上是個拼命三郎。過去習慣做無底薪業務員的他,每每打算這個月要淨賺個數十萬的業績獎金,往往就能「薪想事成」。問他還運動嗎?笑答哪有時間;要他注意健康、偶爾該作個身體檢查,他卻回說「我有投保保險了」…。

人在世上對更高生活水準的追求(或者該說對物質的慾望),其實的確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之一。但若深究:如此追求的動機是什麼呢?為了「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」嗎?還是有更多的企圖是在於填補自己的慾求黑洞呢?

相對於此,德蕾莎修女、史懷哲醫師、馬偕博士之輩,對我們這些平凡卒子來說,似已是聖人階層了:我們總把他們看得高高在上,對其風範感到高不可攀。不過倒底是自覺做不到,還是我們早已對「助人」這件事感到乏味?好似這也是司馬昭之心哩。

-------

財富本身不是罪惡,慾望根本其實也提供著向上的動力。但人在追求財富、滿足慾望的同時,卻常常選擇拆毀原有的價值觀:

我們都承認小孩子天真可愛,那是為什麼?不正是孩子沒有著大人世界的世檜、沒有著物質享受的渴求嗎?但當我們漸漸長大,從師長的話到接觸的環境卻都要求我們要「成長」:成長的方式會具有排他性,因為我們必須多打敗一個同學,我們的測驗名次才會多升一位;成長的速度需要被鞭策:因為父母永遠擔心小孩子輸在起跑點上(怪的是沒幾個人會去想終點在哪兒);成長的目標具有社會性,因為與社會價值觀不同的成長,是很難被接受的。

於是乎,才沒幾歲的小大人,腦殼裏的價值觀排序開始有了波動:高社會地位、高學識成就,到高財富收入…,開始慢慢地取代了快樂、拾金不味、幫助人等這些簡單的價值觀。

-------

出了社會後,看淡金錢價值的觀念,是更與週遭的人格格不入的:

朋友見面,互相問安、寒喧之時,是絕對少不了要了解別人生活是否富裕、工作薪水是否夠多的話題;老闆員工、客戶接觸,談完生意上的正事後,總是會記得加一句「賺大錢」作祝詞。

原來社會化充斥在每個地方!你是社會的一份子,你就必須接受這個社會的價值:「生命的意義」絕對不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,「賺大錢」才是生活的唯一動力;其它的,不過是生命當中的旁枝末節罷了…。

-------

馬太福音 16章 26節記載著耶穌對門徒所說的話:『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

那麼,我該放棄追求生活富足,去做善事才是讓生命豐富嗎?我想,我們該先弄清楚「生命」是什麼:

上述耶穌那段話之前,其實祂還說了更玄妙的話:

若有人要跟從我,就當捨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。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喪掉生命;凡為我喪掉生命的,必得著生命。

-------

去年在立委及總統選舉活動中,很多政治人物喜歡用「背十字架」來形容自己願意苦民所苦、求民所欲…。

但耶穌所提到的背十架,卻需要到捨己、喪掉生命的地步…。祂自己也提到:『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…(約14:6a)』所以我想上述那段玄妙的話是指著:如果人活著是為自己而活,他就失去了他生命的價值;但若人活著是為而活,他就會得著那新生命!

-------

神學的辯證不在這篇文章的範圍內,所以上述經文我們就點到這兒;您就算不是基督徒,也盼望您不會因覺得「又在傳教」而轉移您的目光。

讓我回到我同學的身上:

如果他生命存在的意義、目標不是定睛在追求財富上,而是正直、行善,我想您一定也會同意他的人生方向。更甚者,如果他的價值觀就是社會公義、世界和平,但他平時亦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,雖欲求財、但取之有道,且不將此目標作為他人生的唯一標的,相信您更打從心底為他來歡呼!

說到底:倒底大家還是不能將錢財拋諸九霄雲外。:)

-------

人如何追求幸福的進深?這是書本提出的第三個問題。書中其實對「生命」的目標下了個很簡單的定義:生命的原則是追求幸福。

當生命的廣度足夠,人不再只看重自我物質生活的富足,他會考慮到自我如健康、親情、友情等其它的面向,甚至精神層面的豐富及與他人分享的行動。

而當生命要再進深,我想除了上述各個維度的思考要更豐富外,生命意義的重新思考卻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方向。

-------

行文至此,我相信爬文後的各位已經不會窮得只剩下錢了,但我們又能富到什麼地步呢?

繼續的該是諸位自我的生命篇章,或許我該停筆了…。

1 份回應:

佳美之處 提到...

文字深入,意義非凡

張貼留言